率先垂范:进军西藏,张国华“背女出征”、谭冠三携妻同行

进军西藏

进军西藏

振兴

振兴

点击进入:一、刘伯承、邓小平为何选择十八军?

十八军誓师岀征

十八军誓师岀征

二、张国华“背女出征”、谭冠三携妻同行

历经多年频繁战斗、长途远征的十八军指战员,正准备在富饶的川南安家,突然听说要去遥远的西藏高原,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,一些人在个人前途、家庭、婚姻、苦乐等问题上产生了种种思想问题。

有的认为,好不容易全国解放了,部队进了城市,正是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,偏偏让我们接受这样一个艰巨任务,“这一进西藏啊哪年才是个头”;有的担心西藏高寒缺氧,语言不通,生活艰苦;有的担忧去西藏路途遥远,难以回乡,家庭困难无法照顾;部分年龄大尚未成家的人,忧虑婚姻问题难以解决,等等。少数已经下到地方工作的干部不愿归队,一些部队还出现了逃兵。

1950年1月下旬,十八军在军部驻地乐山召开党委扩大会议,传达上级指示,部署进军任务,统一思想认识。

据时任军参谋长陈明义回忆,谭冠三在会议上说:我们万里长征都过来了,西藏再艰苦,也跟长征差不多。汉朝有个班超还出使西域咧!我们就要做当代的班超。别看我年纪比你们大一些,我坚决响应党中央、毛主席的号召,到西藏去,把老婆也一同带去,不在川南安家。说到这里,他激动地站起来,高声说道:“为了解放西藏,我愿献出一切,把自己这把骨头埋在西藏大地!”

谭冠三在十八军领导中年纪最大,当年已40多岁,患有高血压,且身上有弹片尚未取出,头部曾受过严重损伤。张国华听发言后连声称赞“好、好、好!这个头带得好!”

军党委扩大会以后,张国华、谭冠三等分别到各部队,亲自做思想动员工作,教育官兵转好从“川南安家”到进军西藏的思想弯子。

张国华下到驻键为五通桥的五十二师,针对官兵的思想反映进行大会动员讲话。

他说:有人看不起西藏这块地方,但美国人、英国人、印度都在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搞出去。现在藏军就布防在金沙江西岸,不把西藏拿回来,我们的国防边界就不是喜马拉雅山界,而是金沙江边,国土丧失百万平方公里,子孙后代都会骂我们啊!进藏确实苦,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残酷压迫下,生活岂不更苦?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,我们怎能眼看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?我知道还有一些老一点的同志不想去,认为胸前已经有了两三枚光荣纪念章了,就想躺在光荣上面睡大觉,不想再前进了,这是不对的。干部要带起带头作用,所有的人思想都要通,要高高兴兴地去西藏!

张国华作进军西藏动员报告

张国华作进军西藏动员报告

据不少老同志的回忆,张国华的这个讲话,当时在整个十八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
时任十八军保卫部副部长、曾任中共西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张向明在回忆录中写道:原定十八军接管川南,我被分配到自贡市担任公安局长,并已报到开展工作。到任一个月后,接到十八军将进军西藏的通知,要求所有下地方的干部,立即返回部队,一个不留。当时自贡社情十分复杂,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公安局长人选,市委一再挽留不放我走,我也不大想走。两个月后,我收到一份电报,是直接发给我个人的,署名是谭冠三。内容是“张向明速回,否则后果自负”,口气非常强硬。我带着失落感回到部队,去见了军长、政委。谭政委说了一句话“回来就好”,又严肃地给我讲道理、提要求。有的同志向我传达了张军长在五十二师的讲话,我听后受到很大触动。军政治部还专门开会帮助我,我的思想渐渐转过来了。

谭冠三在教育官兵的同时,还做自己家属的工作。当时,他的妻子、老红军李光明正在河北省委党校学习。谭冠三发电报通过总政治部通知妻子赶到四川,一道进藏。谭冠三对妻子说:我们结婚12年了,4个孩子还小。过去最残酷、最艰难的岁月,我们都过来了。现在新中国建立了,是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过幸福团圆的日子了。可是,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,党中央、毛主席把进军西藏、解放西藏的光荣任务交给十八军,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,是第二次长征。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,我们只有舍弃小家,舍弃儿女情长的牵挂,义无反顾地到西藏去,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干部战士。

那时,谭冠三的4个孩子分别只有9岁、6岁、3岁、2岁。他和妻子商量,把孩子放在北京的荣臻学校和河北农村。这些孩子与其他十八军子弟一道成为了共和国最早一批“留守儿童”。直到1959年7月,谭冠三赴京汇报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情况,全家才第一次团聚。几兄妹都出生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,一生下来基本都寄养在老百姓家里,有的在团聚前互相都没见过面。其中,幼子谭戎丰在寄养的农村当了一辈子农民。

谭冠三在干部大会上讲话

谭冠三在干部大会上讲话

1950年3月7日,十八军在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。张国华不到3岁的小女孩难难跟着爸爸上了主席台。张国华对大家说:“进军西藏,不仅我去,我们全家都要去。”军长带着女儿到动员大会会场,就是要让全军将士知道,我张国华“背女出征”,坚决进藏,义无反顾啊!

难难是张国华的第一个孩子。出生时,母亲樊近真路过的村庄被敌人包围,正遇临产,只好躲在老乡的牲口棚里分娩,所幸未被发现。孩子在如此危险、困难的情况下出生,故起名难难。难难在动员大会上,还模仿大人向台下敬礼,感动了官兵。

难难在进军动员大会上,模仿大人向台下敬礼

难难在进军动员大会上,模仿大人向台下敬礼

在准备进军西藏的过程中,难难得了重病,高烧不退。樊近真希望张国华去看看女儿,但在大军将行、万事繁忙的时候,他难以分身,直到晚上他才赶往医院,难难已经去世。这成为张国华一辈子的遗憾。谭冠三说:“难难是我们十八军进军西藏的第一个烈士。”

军长、政委的以身作则,对迅速完成进藏动员起到重要作用。经过逐级打通思想,进藏光荣、退缩可耻的风气树立起来了,部队上下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“为解放西藏再立新功”的“请缨”运动,很快出现了人人争取进军西藏、个个落实进军准备的热潮。

2月4日和3月29日,十八军先遣支队和先遣部队,先后从乐山向西进发,拉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序幕。

从此,张国华、谭冠三将自己的一生与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

西藏和平解放后,张国华、谭冠三继续为增进民族团结,发展西藏经济,维护祖国统一,捍卫领土完整而殚精竭力、忘我工作。

1959年至1961年,他们率部彻底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。平叛的胜利,为西藏民主改革的进行铺平了道路。

1962年,张国华、谭冠三指挥部队进行了中印边境东段自卫反击作战,给印军以歼灭性打击,取得重大胜利,保卫了祖国领土,打出了国威军威。

长年的征战和雪域高原生活,使张国华的身体受到很大损害。1972年2月20日,时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、四川省委第一书记、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张国华,在一次会议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,于21日凌晨不幸逝世,年仅58岁。当张国华的骨灰由专机护送到北京时,周总理从正在忙碌的与尼克松总统会谈中抽身亲往机场迎接。寒风中,他接过张国华的骨灰潸然泪下:“中央正要重用他的时候,他却过早地走了……”。周恩来到机场迎接过骨灰的仅有两个人,一是陈赓,一是张国华。毛泽东叹息道:再也见不到张囯华了!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。

谭冠三逝世前,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是:“我死后,请把我的骨灰运回西藏,埋在高原”,“让我化作肥料,最后为西藏人民做点贡献”。 1985年12月6日,谭冠三与世长辞,终年78岁。翌年8月1日,谭冠三骨灰安放仪式在拉萨西郊八一农场举行,老将军把自己的一切都融进了西藏这片热土中。

(注: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)

作者简介:

振兴:军队退休干部。曾在149师、十三集团军和成都军区机关等单位服役。退休后,喜欢读书和写作。

作者:振兴

作者:振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