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个词很火:“回笼漂”。
是指那些曾经“逃离北上广”一线城市的年轻人,回到家乡小县城后,又重新“逃回北上广”。
当初离开的理由五花八门,无非就是工作压力大、生活成本高、没有归属感等等。
一句话总结就是:卷不动,也躺不平。
安逸、稳定,这些都是回家的诱惑。
然而,当年轻人真正“逃离”后才发现:小地方的生活更艰难。
曾经,有篇文章叫《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,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》火爆刷屏。
作者财四爷讲述了自己梦想着卖掉北京的房子,手握百万巨款回到十八线农村老家,过上田园牧歌的生活。
然而,现实逼他打脸。
他曾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,还有幸拿到了北京户口。
2005年,虽然拿着4000多的工资,咬牙贷款25万买下了一套价格40多万的三居。
10年后,他还清了贷款,以495万的价格卖掉了房子。
之所以卖房子,一是工作不顺,二是老人身体不好,需要照顾。
刚回去的日子,确实舒心。
先给家里盖了房,自己又买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。
各种人情往来后,手上还剩300多万。
过了一阵子后,他觉得很无聊,和身边人也没有共同语言。
费尽千辛万苦,他终于找到一份工作。虽然工资打“骨折”,只有2000多,但好歹跟互联网沾边。
可入职后,才知道,居然是做网管。
曾经的高级架构工程师,现在居然沦落到做网管、修电脑。
这种落差,让他破防。
与此同时,北京的房价飙升,他卖出的那套房已经涨到了870万。
近400万的差价,对他又是爆头一击。
他开始拼命怀念北京的日子,周末的话剧、各种展览,还有星爸爸喝,海底捞吃,不像这里都是各种山寨的“OO糖”、“旺好牛奶”……
最后,他又做出了一个有魄力的决定:杀回北京。
找到工作后,第一件事是在同小区又买了一套近600万的小两居,付了350万首付。
虽然比以前的房子小,但他反而很踏实。
他说:“最大梦想是努力工作,争取退休前,把房子换回同小区的三居。”
财四爷的“回笼漂”经历,告诫大家要认清一个真相:你可以逃离城市,但却逃离不了生活。
而要想生活,就先要生存,找工作搞钱是第一步。
在老家,你要接受就业容纳度有限、岗位少、工资低这个现实。
哪怕你曾经互联网大厂年薪几十万,回来后,给你月薪4000的运营岗都是看得起你。
而越是高端行业,回到小县城后,越没用武之地。
比如航空制造、生物制药、人工智能等专业,回老家基本意味着“失业”。
网上一位博主吐槽:自己因为加不完的班,决定抛弃上海,回老家郑州。
她盘算着郑州也算省会城市,回去奋斗几年就能买房,总比挤在上海的老破小要强得多……
于是,在给家乡加上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滤镜后,她结束了“沪漂”生活。
身为211硕士,月薪过万的她,一回到郑州,就受到了强烈的打击。
郑州没有高端行业,90%的岗位都是销售。
河南作为人口大省,月薪3000的工资还一堆人抢。试用期能交五险的,已算良心企业,想找交五险一金双休的工作,几乎是奢望。
没多久,她迅速投递简历面试,重新回到了上海。
在电影《立春》中,蒋雯丽有一句台词:
“住在这种小地方,人会六国语言,就像六指儿一样是个累赘。”
据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来看,2016年,河南境内企业法人单位数580619个,而北京、上海企业法人单位数加起来超越100万。但河南的常住人口比北京和上海还多。
人多、工作机会少,很多人选择离开,其实是不想失去一个机会成本。
所以说,“北上广”高楼里驻扎着更多的优秀企业,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这样看来,如果想留在老家,似乎只有公务员、教师、医生,才算是份体面工作。
无疑,考编、考公便成了唯一出路。
但这背后很可能会被“找关系”的隐藏潜规则所伤害。
还记得,热播剧《三十而已》里一段情节吗?
王漫妮结束8年沪漂,回到老家后,父母赶忙给她张罗了一个“优质男”。
对方是县规划办的张主任,年轻有为,靠着关系,在这个小地方混得如鱼得水。
于是,王漫妮不解地问:“人情难道不难还吗?”
张主任却说道:“在小地方,人情最容易还,可是最硬通的货币。你来我往,人情很快就能熟络。”
的确,在小地方办事没有关系,寸步难行。
人们遇到问题,第一反应通常是:“我有个熟人,我去问一下。”
而这种“熟人”关系,还需要平日里的悉心维护。
就像小张主任所说,人情是被当作人际交往的通行货币,但“流通货币”不一定是现金,也有可能是茶叶、烟酒等等。
对于这种现象,有位网友讲述:
每次回老家,返程时,父亲都会请表哥帮忙送她到火车站。表哥是跑出租的,每次车费她家是一分不少。
但是,父亲经常还会低三下四给表哥送香烟。
为此,这位网友表示很不理解。
“我们从不差他钱,也算是照顾他生意,为什么还要额外送他东西?要是这样,我们完全可以找外面的出租车,还省事。”
可是,父亲反倒责怪她“没良心”:“自家人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他这是帮咱家,你要懂得还人情。”
为此,这位网友一回家就觉得“别扭”。
在这些关系网的维系中,打牌、喝酒、送礼是主要方式。
而经常为了思考送什么、怎么送,就能“内耗”一天。
当一个在大城市“见过市面”的人回到老家,遇到这种事情时,你不加入,就是“不懂规矩”。
而你一个“不小心”,还很有可能连累父母,让他们颜面扫地,举步维艰。
这张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网,无形中束缚着很多年轻人。
于是,故乡在他们眼里更像个驿站,时常深感:老家是真的“回不去”了。
北大博士冯军旗曾在某县挂职,在一份调查中发现:
80万人的一个小县,竟有21个政治“大家族”和140个政治“小家族” ,这些人基本垄断了该县的公务员阶层。
难怪有人说:“小地方是熟人社会,只允许你‘拼爹’。大城市也许反而有拼实力的机会。”
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里简亦繁有句台词:“北京够大,够宽容,在这个地方,能够让才华横溢的人功成名就,也能让平凡肯努力的人小富即安。”
最终,不甘平庸的王漫妮,还是“逃回”了上海,因为大城市的意义,对她而言绝不平凡。
相较于熟人社会,很多年轻人“逃回”,是更喜欢大城市的陌生人环境。
因为小地方包容度低,大城市却“冷漠”一点。大家都很忙,各自管好自己就好。
余华老师说过:“大城市最明显的优点是,谁都不把谁当回事。”
为此,有位网友忍不住吐槽:自己“回笼漂”就是因为受不了被老家人指指点点。
他逃离北京回到东北小县城后,没走一条“寻常路”。
他是自由撰稿人,因为职业特殊性,时常昼伏夜出,也很少社交,走动亲朋好友。
尽管他的收入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,但他的“异常”举动,被大家视为 “怪物”。
他感慨道:“这里风气太差,回来不进体制内、不考公务员,简直难以立足。”
终于,这个“怪物”实在忍受不了大家异样的眼光和唾沫星子。
一年后,他又逃回了北京。
曾有文章提到过,在小地方你很容易变成“怪物”:
事业单位不干,你就是怪物。
有钱不买房,你就是怪物。
三十岁不结婚,你就是怪物。
结婚不生孩子,你就是怪物……
小地方不允许“怪物”存在,如果你不幸成为“怪物”,人人都要拯救你,努力把你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。
就像一个桶里的螃蟹,但凡哪只螃蟹爬得高,就会被其他螃蟹拽下来,又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。
小地方固有其美。只是这群在大城市浸泡许久的年轻人,在老家人眼里,他们带着一身“城市病”,成为了老家的异乡人。
如果你是三十岁以上的女青年回到老家,你可能从回去的第一天开始,就要接受无数次的催婚和无效相亲。
网友平平抱怨:“回家不到三个月,我已相完了身边所有的适龄未婚男性,大家都没话可聊。
理论上,我还有很多选择,比如适龄二婚男、大龄二婚男、大龄未婚男……”
在小地方,女人一过三十,在婚恋市场上立刻被宣判“死刑”。
而在大城市,三十多岁的单身女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拼事业,来场姐弟恋也未尝不可。
在知乎,曾有这样一个提问:“二十九岁单身女性是留在北京,还是回老家?”
高赞回答是:“小城市对人的最大考验是不把人的精神世界当回事,管你是Fiona还是Rebeca,都是张家的二闺女,你只是动物一样的存在。”
这就是为什么大城市是累在节奏,而小地方是累在做人。
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《大都市与精神生活》里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:
“大都市里有一种都市人格,叫做矜持。大家有自我和身份的边界,可以在自我的边界当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不受到其他人的打扰。”
所以,在大城市里,你只需要在意你自己,专注于做自己。
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》显示:
近三年来,39.2% “逃离”北上广深的人会选择重新投递一线城市,平均间隔时间为20个月。
无论何种原因,他们选择了“回笼漂”,但“二漂”回来后,都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。
相较于小地方的生活,这次他们更想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曾讲述过自己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段经历。
他在美国一所普通大学读的博士学位,这是一座普通的城市,那段时光也平淡无奇。
后来,他换了一座城市,在一所排名前十的大学里,做博士后。没想到,不到两周内,他就见到自己崇拜的一波牛人经济学家。
在此之前,他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这段经历,对他的人生来说,无疑是影响巨大的。
就像海明威所说:“年轻时,在巴黎居住过,那么以后无论你走到哪里,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。”
关于“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”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,每过一段时间,就会被拿出来讨论。
如何选择,确实也困扰着许多当代年轻人。
在《对白》节目中,也有学生向鲁豫发出过这样的提问。
鲁豫给出的建议是:
“‘床’和‘房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的内心,你要的是“不甘”,还是“不安”。你要问自己,想要怎样的生活。如果你可以承受那份压力的话,我鼓励年轻人,趁还年轻,可以去闯一闯!”
当然,人生不需要盲目跟风。
无论“逃离”还是“逃回”,只要是心之所向,一样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!
-End-
本文作者 | 剥开的四季豆
责任编辑 | 淡淡翠
策划 | 蓝橙